|
|||||||||||||
|
|
|
大學畢業去拍片唔做實事? 廿幾歲「????仔」用創意行成人禮 |
要數香港現時的網絡平台,或者網絡紅人KOL,應該數一天都數不完。在這個「人人都是KOL」的世代,有些以吃喝玩樂做主打,有些則賣靚仔靚女,大部份內容都是陳腔濫調。最近有一個新冒起的網台,同樣賣創意、自家製搞笑影片,但它不是要你「娛樂至死」,反而是用「教育電視」名義,身穿校服談「成長」,如何由「????仔」變身「man仔」。 | |
|
攝影記者轉行做咖啡師 2年開3間分店 月生意額$70萬 |
曾當攝影記者,幾年前辭職去澳洲工作假期,愛喝咖啡的他在當地學會了沖咖啡,回港一年後便與朋友合資100萬創立咖啡店Favilla Cafe,短短兩年已開第三間分店,現時平均每月生意額為70萬. | |
|
瑞典容許放半年「創業假」 公務員:讓我將興趣發展成事業 |
工字無出頭,打工仔要發達,其中一大方法當然是去創業。相對亞洲已經不算「奴工」的瑞典,早於1998年已行出一大步鼓勵人民創業,並卓見成效。 《CNBC》訪問了28歲的公務員Daniella Sjoqvist,她參加了政府的休假創業計劃,有6個月讓她全心全意發展事業。如果6個月之後發現創業不順,可以沒有任何條件之下重做原本或相近的職位。 | |
|
讓創業不再孤單 過來人:「慳錢,省時,人脈」 |
近年,共享辦公室在本港盛行,幾乎各區也可以找到。這些新興的辦公空間不僅有獨特文化,而且採光充足,景觀開揚;服務供應商更會為會員提供源源不絕的飲品和零食,部分還設有酒吧、乒乓球桌、健身室、洗澡房,甚至提供美甲服務。不過,在悅目的外觀下,這些共享辦公室又是否理想的工作環境?記者走訪多家共享辧公室,向一些創業人士了解「cowork」(一起工作)的利與弊。 | |
|
90後創美睫協會 培育過百認證技師 月入20萬元 |
店主曾經對美容業反感,後來因機會而認識到美睫這門技術。發現很多港人對美睫存有誤解,亦因香港欠缺該類課程,而令不少有志入行者吸收了錯誤的知識和觀念。2016年創立香港美睫協會(HKLA) , 致力推廣美睫專業化,培育有質素等美睫師,現時平均每月營業額約20萬. | |
|
68歲創業賣燉蛋登米芝蓮 蘇老闆 |
68歲創業做老闆,有心不怕遲! 蘇老闆憑藉唯一的燉蛋小吃榮登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之列,一躍成為城中熱物。 這麼勵志的創業故事,有無激起你心中創業那團火呢? | |
|
創業首2年蝕近3,000萬美元 聯邦快遞弗雷德 曾靠賭錢撐公司 |
有人說聯邦快遞創辦人弗雷德(Fred Smith)天生好運氣,不但家境富裕輕鬆獲得創業資金,即使陷入困境時亦有如神助,公司成立數十年就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速遞集團之一;然而在公司即將傾覆的最後一刻扭轉敗局,成就商業帝國,弗雷德的成功並非完全靠「運氣」。 | |
|
經營商場有三大秘笈! |
昔日商場最關心的,或許是出租率或租戶是否準時交租等問題;今時今日,各大商場不再僅僅面向租客,更要與顧客培養感情,將客人由網上世界拉回現實,多感受逛街的樂趣。加入太古地產(1972)逾27年的集團副董事 - 零售業務(香港)邵婉儀(Fiona)「睇場」經驗豐富,她認為現今經營商場有三大「成mall之道」,始能讓客人窩心,「等佢哋成日都想返嚟呢度」。 | |
|
翻生全靠一粒燒賣!鴻福堂:貴租逼出嚟 |
香港地做生意甚艱難,貴租連年蠶食利潤,堅持「香港製造」、紮根香港逾30年的鴻福堂(1446)經歷一波又一波加租潮,曾因租金問題陷入困境。公司由傳統涼茶龜苓膏,到突然兼賣燒賣茶葉蛋,「喺香港做零售,創意係迫出嚟」,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如是說。團隊過去不時「拋橋」推新品,但有橋,不代表條條行得通。 | |
|
會考0分地盤工 變出億元護膚王國 彩豐行:我唔會上市! |
港產護膚品店 #彩豐行 以樓上舖起家,主打香港製造。由於貨品便宜,23年來吸引不少基層家庭幫襯;有支30元沐浴露,每年賣出百萬瓶。老闆楊振源認為,「香港製造」足以與外國牌子鬥過。至於整個創業故事,就要由一片庶糖產生化學作用開始講起! | |